經(jīng)常有人問我:“如果過了英語專業(yè)八級是不是翻譯什么都沒問題?”。我實在無法回答,專八確實是英語專業(yè)的最高水平考試(目前來說),可是那又能說明什么呢?同樣有很多英專的學生涌入翻譯市場,卻屢屢鬧出笑話,產(chǎn)生了一些水平極底的譯文。
而在翻譯領域里,口譯又是一門專業(yè)要求很高的職業(yè),僅僅只是各項考試中所掌握的英語甚至只是粗通兩國語言的人是無法承擔正式的口譯任務。
所以,我們在平常的英語學習和口譯之間還有漫漫長路讓我們?nèi)フ鞣?。筆者就從認知、學習、實踐這幾個方面闡述一下:
一、什么是口譯
首先,我們先應該了解什么是口譯。口譯是一種通過口頭 表達形式,將所感知和理解的信息準確而有快速的由一種語言轉(zhuǎn)換成另一種語言形式,進而達到完整并及時傳遞交流信息之目的交際行為,是現(xiàn)代社會跨文化、跨民族交往的一種基本溝通 方式?!靶巫儭倍耙獯妗?,“形轉(zhuǎn)”而“意達”是口譯的基本要求;“意及”而又“神似”,“意傳”而又“訊達”是口譯的職業(yè)標準。
口譯分為三個大類(在次排除那些不常用的諸如電話口譯 之類的口譯)同聲傳譯(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簡稱 sim 或SI),交替?zhèn)髯g(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簡稱CI,在香港也成為 交替口譯或連續(xù)口譯),聯(lián)絡口譯(liaison)。同傳即字面上的意 思,在說話人傳達信息時,譯員以 2 秒左右的延遲把說話人說話的內(nèi)容口譯為輸出語,幾乎和說話人同時完成,所以稱為同傳, 國際上首次引入同傳是在二戰(zhàn)后的軍事法庭上。交傳是在說話人說完幾句或一段話后,通過解讀筆記把說話人的內(nèi)容口譯成 輸出語,在交傳中,筆記有這不可替代的作用。
聯(lián)絡陪同口譯(有些人喜歡把他叫作陪傳),是相對以上兩種口譯較簡單的形 式,相當于短小的交替?zhèn)髯g,因為是說話人說完一句到幾句較短 的話,不用借助筆記就可口譯成輸出語,一般用于吃飯中的交談,或者陪同旅游,參觀等場合。下面將講的學習方法主要是針對交替?zhèn)髯g。
一、口譯的語言要求
口譯對于眼的要求很高,譯員必須有扎實的兩種或兩種以 上的語言功底。譯員的雙語能力不僅指通曉基本語言知識,如語音、句法結(jié)構(gòu)、詞法寓意等知識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指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如聽說讀寫)。
被稱為中國口譯界的“金童玉女”中的“玉女”朱彤就遇到過這樣的事:一次,江主席與外國專家聊天,說起中國的古代科學 文明,江主席引用了莊子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表達“極限”的意思。當時朱彤一聽就糊涂了,江主席見她不明白,把這句話寫了下來,又解釋了一遍,她才明白。
所以,一個優(yōu)秀的口譯者更應該了解各種文體或語體風格和語用功能,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習語、俚語、術(shù)語、諺語、委婉語、略語、詩劇等詞語的 翻譯方法。而在口譯真正進行時,語言的表達需要清晰、流暢、達意。語速要不急不緩,音調(diào)不高不低,吐字清晰自然,表達干凈利落,擇詞準確恰當,語句簡明易解,譯文傳神傳情。
譯員必須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愛國注意的情操。譯員的活動屬于外事活動,譯員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關(guān)系到祖國的形象、民族的風貌、機構(gòu)的利益。譯員再口譯工作以及與口譯工作有關(guān)的活動中,應遵守外事紀律和財經(jīng)紀律,嚴守國家機密,嚴格按口譯工作的操作程序辦事。譯員要潔身自愛,不牟私利,不自行其是,不做有損國格和人格的事。
譯員必須有一個敏捷、聰穎的頭腦,具備良好的心腦記憶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辨析解意能力和應變反應能力。
譯員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對時事要聞、政經(jīng)知識、人文知識、科技知識、商貿(mào)知識、法律知識、史地知識、國際知識、民俗知 、生活常識等都要略窺門徑,真所謂: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and know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
譯員必須講究外事禮儀、社交禮節(jié)和口譯規(guī)范。譯員在口譯工作時,要忠實翻譯,做到不插話、不搶譯、不隨意增減原文內(nèi)容;要把握角色,不喧賓奪主、炫耀知識。譯員要隨時檢點自己 的服飾和儀容,戒除不拘小節(jié)不修邊幅的習慣。
總之,一名高級口譯應該是一位儀表端莊、舉止大方、態(tài)度和藹、風度儒雅、言談 得體的外交家。
二、口譯的學習方法
雖然“眼前道路千萬條,條條道路通羅馬”,但是道路有曲有直,行速有快有慢,車技有高有底,效果也會有好有差。且不談國外的口譯模式及口譯教學理念如 Seleskovitch 的“釋意理論”Gile 的“認知負荷模型”和Anderson 的思維適應控制模式,作為 大多數(shù)沒有正規(guī)口譯學習經(jīng)歷的人和學而無門的人,我們該如 何攀登口譯的高峰?
朱彤說:“作為一名翻譯,重要的是聽說讀。聽,要苦練,尤其是對有特殊音和語速極快的情況,練聽力,聽的內(nèi)容并不重要,只是練技巧;說,對人的嗓音有要求,說話要有底氣;讀,除英文小說之外,要關(guān)注時事新聞,特別是有關(guān)中國的報道?!彼槺阏劻怂诜g培訓班的日子。
當時她和同事們一起從早上起來到晚上休息,不停地聽磁帶,聽到英文嘴里說中文,聽到中文嘴里說英文,做交替練習。老師們叫這個練習為tape hour。老師告訴他們,要做一名合格的翻譯,一個小時叫一個“tape hour”, 要聽夠 1200 個小時!現(xiàn)在讓朱彤受益最大的,正是那段集中強化的日子。
學習口譯最好選擇一個靠譜的學習機構(gòu),如果自己鉆研往往會事倍功半,但不管怎么,口譯最基本的還是聽和說,聽不懂就翻不出來,說的不好別人也聽不懂。
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的王思冕老師在《中國翻譯》上發(fā)表的《外語質(zhì)量:我國口譯培訓的瓶頸》中指出:外方專家認為當下中國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普遍不高,離“地道”“妥帖”相差甚遠,所以口譯首先就要突破聽說關(guān)。
對于聽力,講究三遍法原則,第一遍聽大意,第二遍聽一句翻譯一句,第三遍從頭聽一遍,看有沒遺漏 或經(jīng)典常用的句子。口語的練習就是演講和辯論,考察組句和短期思維能力。這樣的方法說出來也就明了了,不管上沒上這課,都可以按照這種模式勤加練習。
在聽說強化進行的同時應進行筆記的學習和練習。當人感知的信息有意義是,人的短時記憶可容納 20 多個詞組成的句子,或者一組19位數(shù)的數(shù)字。即便如此,這種有限的記憶仍不足以應付長段信息的口譯。這樣,完全依賴腦記對口譯著來說是非常危險的,所以常言道出了筆記的重要性:the worst pen is better than the best memory.
不管什么筆記法都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首先,不管什么樣的筆記,最后都要形成自己的筆記體系,很多時候靠自己創(chuàng)造和總結(jié),由一個筆記就可以想到一連串的中英文表達。
例如:冒號“:”表示所有關(guān)于說講認為,也就是表達觀點,就有以下的英文和相對應的中文:talk、tell、speak、say、ad- dress、speech、remark、discuss、deliver oneself to、believe、explain、enounce、persuade、give mouth to、at the mention of、discourse、preach、narrate、declare、express、allege、propagandize?
其次,在記筆記是,切忌“全”,而應記要點,筆記只是提示的燈塔,記下關(guān)鍵的詞只是為了提示譯者之前聽到并理解的內(nèi)容,如果筆記煩重反而會影響譯者之前的聽力。中國首席交傳張建敏就在北外高翻做講座的時候說過,七分腦記,三分筆記。
所以口譯筆記的主要內(nèi)容是概念、命題、名稱、數(shù)字、機構(gòu)組織和邏輯關(guān)系,同時要注意筆記是意群的組合,而不是單個的詞或符號,及時換行以減少混譯現(xiàn)象的發(fā)生。
最后,需要強調(diào)的是筆記求快求精,但萬不可潦草,否則到時是她不認得你你不認得她,成了“兩兩相望 竟無語凝噎”。筆者還有一個建議就是筆記中盡量少出現(xiàn)英文,即便是英文,也可以用選取最具代表性的幾個字母代替,因為英 文不好寫不好認還浪費時間,中文和一些字符對我們地道的中國人來說似乎更加得心應手。相信多看一些筆記,多做總結(jié),多做練習,你也會擁有一套無往而不勝的筆記體系。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了,欠的就是強化訓練。這和朱彤說的 tape hour 是一個概念,需要的就是怎么打擊都打不垮的恒心。
當然還要說的就是方法,也就是五遍法:一段文章,第一遍正規(guī)的做筆記,不管能翻多少,做完就翻;第二遍以同樣的方法做一遍,看與第一遍有沒什么不同;第三遍做聽譯,聽一句翻譯一句,著重找出難點記下;第四遍再做一遍交替?zhèn)髯g;第五遍做同聲傳譯。這樣,一段文章才算是“吃透”了。涉及的譯文應該是各個方面,每天還要花一定時間補充各方面的詞匯。
要補充的是數(shù)字的翻譯是譯員普遍頭疼的問題,《高級口譯教程》第三版中的數(shù)字口譯對數(shù)字的翻譯技巧和練習做的很到位,在一些小技巧的幫助下,無外乎是多練,對數(shù)字達到非常敏感的程度。
凡是在實際翻譯中遇到數(shù)字就應該馬上警覺,稍有錯誤將會萬劫不復,這里有個小技巧,如果很長的數(shù)字在翻譯中途出錯要改口的話,可以在改口的正確數(shù)字前加上:哦,我是說?(I mean?)。
在學習時,多找?guī)讉€學友,一起學習,一起交流學習方法和經(jīng)驗,還有很重要的是模仿現(xiàn)場口譯,多進行幾次模擬實戰(zhàn)演練,效果會事半功倍。
三、現(xiàn)場口譯的注意事項
(一)對于會議口譯,至少要提前三天準備
盡量查閱與該會議有關(guān)的資料,中英文都做詳細了解,向主辦方要主要參會人員的名單以及簡單信息,以便現(xiàn)場應變。最好能向主辦方要到發(fā)言人的文稿,以便心里有數(shù)。如果主辦方不給而自己又沒把握,干脆不接這次翻譯。
(二)大會口譯前要有足夠的睡眠千萬不要因為資料沒看完而通宵讀資料,那樣只有一個結(jié)果:適得其反;
(三)大會開始前可早點到會,熟悉會場和設備,更重要的是,可以和發(fā)言人談幾句,以便了解對方的語音語速,做到心中有數(shù)。
你還可以對發(fā)言人說:麻煩你到時候講話語速可以慢點,以便我能將您的意思更加準確的翻譯出來。
(四)在陪同翻譯時,時間較充沛,要懂得適時的做補充 如給外國朋友介紹關(guān)羽的畫像時,如果只說He is General Guanyu (他是關(guān)羽將軍),外國朋友會一點感覺也沒有。關(guān)羽這位英雄,我們中國人當然都知道,但外國人并不一定都知道,如果這樣簡單翻譯,外國朋友除了聽到一個陌生的中國名字之外,對關(guān)羽不會留下任何印象,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必要額外介紹一點關(guān)羽的背景資料,以便讓外國朋友明白中國人崇拜他的原因。
例如:He is General Guanyu, a character of Chinese classical novel“Three Kingdoms”, and the avatar of loyalty.(他是關(guān)羽將軍,中國古典小說《三國》中的一個人物,是忠誠的象征。)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都是口譯路上孜孜不倦的探求者??谧g才能并不是天賦異秉,而是“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輝煌。只要我們細心鉆研知識和技巧,努力做好強化訓練,水到自然渠成,心到自然事成。你我將都不再是人們口中平庸的英專大學生,不再在仰望口譯的門檻時望而卻 ,不再為了對英語拿不起放不下時而改行?只因為,我們有心、有毅力、有夢想,還有為之不斷的奮斗。
本文摘自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