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所謂定調,指在譯文的開頭就要確定全篇的基調。開頭是定基調的地方,能否定得準,關系到全篇基調是否和諧統(tǒng)一。這種基調須貫穿全文,以利于讀者從整體上把握全文,進而把握主題。例如,孫犁的《荷花淀》開頭展示給讀者的是這樣一幅畫面:月光下,女人編席,遠處一片飄著荷花、荷葉香的白洋淀,基本色調就是“潔白”、“銀白”、“透明”,沒有一點點戰(zhàn)爭的味道,也沒有一點點塵世的紛擾。作者正是通過這樣極富美感的開頭,把讀者帶入一種純美的境界,帶入一種特定的氛圍。與此類似的這種詩情畫意般的畫面,中間部分有段關于白洋淀水面的正面描寫,末尾處的對于荷花淀的直接描繪,都與開頭的色調保持一致。顯然這種基調貫穿始終,開頭確實起著重要的作用。
開頭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一是開門見山式。介紹在譯文的標題之后,行文一開始就接觸譯文的主題,或開宗明義就揭示中心論點。如李斯《諫逐客書》開篇就提出:“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單刀直入,直接揭示主題,使讀者頓然明白其主旨。
大學生翻譯二是曲徑通幽式。根據(jù)寫作目的,或描寫環(huán)境以引出人物和故事,或抒發(fā)感情以渲染氣氛,或設置懸念以吸引讀者,或先敘述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引用名言警句以作敘事的開端。這種寫法如園林之峰回路轉,由遠及近,娓娓道來,使作者不知不覺地進入作品,自然而然地被譯文所吸引。例如,汪曾祺的《翠湖心影》即是如此開頭的:
有一個姑娘,牙長得好。有人問她:“姑娘,你多大了?”“十七。”“住在哪里?”“翠湖西。”“愛吃什么?”“辣子雞?!边^了兩天,姑娘摔了一跤,磕掉了門牙。有人問她:“姑娘多大了?”“十五。”“住在哪里?”“翠湖?!薄皭鄢允裁??”“麻婆豆腐。”這是我在四十四年前聽到的一個笑話。當時覺得很無聊(是在一個座談會上聽一個本地才子說的)?,F(xiàn)在想起來覺得很親切。因為它讓我想起翠湖。
產品說明書翻譯特點介紹譯文開頭就先宕開筆墨,敘述跟翠湖有關的一個笑話,然后曲折引入正題,既能引起閱讀興趣,還能自然地轉入譯文的描寫對象——翠湖。